0%

The Dark Knight

当阁下望着深渊时,深渊也在望着阁下——尼采。

蝙蝠侠:侠影之谜 Batman Begins (2005)

蝙蝠侠最大的秘密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中最大的秘密或许是,蝙蝠侠心中的黑暗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他最恐惧的。蝙蝠,表面上是他最恐惧的,于是他成为蝙蝠的化身。能杀死他所爱的人暴徒,是他恐惧的?所以他总是在战斗。在我看来,都不是,真正的秘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开始就交代了。

这部影片一开始,小布鲁斯-韦恩和瑞秋在玩耍,瑞秋捡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矛头,但随即被小布鲁斯骗走了,接下来,布鲁斯掉进井里,被蝙蝠袭击。这个矛头,即是影片最大的秘密。

矛头,即阴茎,也即杀戮。蝙蝠们攻击韦恩时,韦恩真正恐惧的,是他内心的攻击性,被呈现到了外部世界。作为小男孩,他的阴茎,会指向母亲,他的攻击性,不可避免会指向父亲。这个天大的秘密,只能存在他内心。但来自黑暗世界的蝙蝠的袭击,仿佛将这一切呈现了出来,所以韦恩有了蝙蝠恐怖症。

恐怖症形形色色,譬如蜘蛛恐怖症、幽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恐怖症,其最恐怖的地方,并非是妈妈像蜘蛛等,而是自己隐蔽的杀戮动机——像蜘蛛一样的妈妈太可恶了我想杀了蜘蛛。小韦恩也不例外,他恐惧蝙蝠的地方,是因为蝙蝠与他的弑父想象联结到了一起。

最恐怖的是,父亲很快被人杀死了。在剧院,小韦恩被有蝙蝠的戏剧所吓倒。很有意思的细节是,他第一时间是向母亲求助,但却被父亲注意到,随即父亲给了完美的回应,并将韦恩带出剧院,熟料,在剧院外,流浪汉枪杀了韦恩的父母。

请注意以后蝙蝠侠每次出现幻觉时,蝙蝠的出现和父亲死去是两个必然画面,而流浪汉的画面却很少出现,所以流浪汉在韦恩的内部世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可怕蝙蝠的出现,和父亲死去。好像不是流浪汉杀死了父亲,而是蝙蝠杀死了父亲。

去看戏剧前,父母乘城轨带着小布鲁斯在哥特市巡游,哥特市里到处都是伟岸父亲的身影,他通过建设城轨和救济穷人击溃了经济敌人,而城市正中心矗立着的韦恩家族的建筑,也像是父亲雄伟的生殖器,或者好听一点说——是父亲存在的象征物。他如何才能超越父亲?一直沉默不语的布鲁斯或许在思考这个问题。

解决俄狄浦斯冲突的关键,是孩子向同性父母认同,认同之后还会有超越(经典的精神分析的说法,客体关系理论则认为,若有足够好的妈妈,则孩子可自动化解俄狄浦斯情结)。布鲁斯的父亲是如此完美,布鲁斯最终认同了父亲。但他内心的罪恶感,和超越父亲的动力一直存在。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让他最终成为黑暗而善良的蝙蝠侠。父亲用经济策略拯救了哥特,他则直接用雄性力量成为哥特市救星,那种黑暗的存在方式,更让他成为传奇中的传奇。

影片中很多地方不经意刻画了布鲁斯与父亲的竞争。从大学里出来,参加杀死父亲凶手的减刑听证会前夕,他对瑞秋和管家说,这不是他的家。当他家的房子被忍者大师烧毁后,他去重建,而且很心安理得,对旧房子似乎没有丝毫留恋,因重建后,房子才是他自己的。

布鲁斯处理恋母弑父情结的方式,是激烈的,但仍像是光明的。同样被俄狄浦斯情结折磨的忍者大师,则是将自己的罪恶感投射向了外部世界,他将罪恶感转为愤怒,不将自己视为罪人,但却将芸芸众生视为了该被毁灭的罪人。

忍者大师的爱情,更是传奇。他爱上军阀的女儿,被军阀关进监狱,军阀女儿去监狱救了他,而自己却陷在地牢中,他们的孩子,则通过征服从未被人征服的地牢,成为传奇。军阀岳父简直要通过杀死他的方式,解决这个臭小子与自己竞争女儿的问题。这极可能又是一个轮回,也即,忍者大师的父亲也通过简直要杀了他的方式,解决儿子与自己竞争妻子的问题。

相反,布鲁斯的父亲,是一直给予儿子伟大的爱,这让布鲁斯最终选择了认同父亲然后超越父亲的方式,解决人类这个共同的难题。

因着如此复杂的情结,布鲁斯痛失所爱——这份爱不能得到否则会愧疚至极。只是在最后,才与猫女走到一起,但那种感觉,并不像永恒,更不知,蝙蝠侠最后是否获得了平静。

诺兰的片子,男主人公都是很偏执地寻求什么,并且几乎清一色是痛失所爱,到底,诺兰是深通精神分析,于是刻画了这些东西,还是他自己本身都被俄狄浦斯情结所折磨?

蝙蝠侠: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 (2008)

蝙蝠侠与小丑:同一硬币的两面?

【22日,美国第81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公布,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2008年全球票房冠军、好莱坞历史上第二卖座的《蝙蝠侠·暗夜骑士》只拿到了数项无关痛痒的提名。

不过,评委们可以轻视这部影片,但却不能轻视影片中的反角小丑,饰演小丑的演员希斯·莱杰众望所归获得了最佳配角提名,而分析者们也普遍认为,这一奖项铁定是希斯·莱杰的,这不是因为曾在《断臂山》等影片中有上佳表现的希斯·莱杰多么有影响力,而仅仅是因为小丑在《蝙蝠侠·暗夜骑士》中的表现是无以伦比的,这注定将是电影史最有名的反角之一。

22日也是希斯·莱杰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2008年的这一天,年仅29岁的他被发现猝死纽约曼哈顿租住的公寓中。

在这一特殊的日子,我写下了对《暗夜骑士》这部影片的心理分析文章,以此来纪念这位演艺界不多见的奇才。】

在生活中,我听到见到无数这样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一个不断去突破另一个人的底线。

这个人的潜在的逻辑是,你说你爱我,这是真的吗?我不信,所谓爱我只是给你的生活添加光彩罢了,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不顾一切地爱我,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也是电影《蝙蝠侠·暗夜骑士》(也即《蝙蝠侠》系列影片之六)中隐藏的核心逻辑。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帮和毒贩横行的高谭市,蝙蝠侠不断神出鬼没地打击罪犯,而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则——不杀人。

在蝙蝠侠这位“暗夜骑士”的帮助下,高谭市警长戈登将黑社会老大们一网打尽,而高谭市检察长、有“光明骑士”之称的哈维·邓特试图将他们全部送上法庭,证据确凿,看来他们注定要住在监狱了,而高谭市似乎终于可以恢复平静和光明了。

就在这时,小丑出现了,他阴险狡诈,没有任何底线,头脑中也没有任何教条,他以杀死蝙蝠侠为由而将黑帮团结在自己周围,并带领他们和他招募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们随心所欲地杀人,以此向市民们施加压力,让他们迫使蝙蝠侠脱下面具公布身份。

这只是影片一条表面的脉络,而影片核心的脉络是,小丑不断刺激哈维·邓特和蝙蝠侠这两个“正义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维·邓特将自己击毙,蝙蝠侠将自己杀死。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和他一样了,他们所信奉的正义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这个世界的,还是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逻辑运转,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会以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深层逻辑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逻辑,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将别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在自己的逻辑中。

例如,假若一个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男人只是对她的身体感兴趣而根本不会爱她。那么,她会使用她的身体去勾引男人,而她会发现,她只需要这样将男人们“轻轻推一下”,这些男人就会变成贪婪的色鬼。

例如,假若一个富人相信,每个人都是贪婪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么,他会使用他的金钱将无数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他的掌握中。

小丑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邪恶的,没有信任可以的,他只需要将人们“轻轻推一下”,每个人都会放弃正义,变得很自私和丑恶,于是出卖别人甚至亲自杀死战友。在影片中,小丑“轻轻推一下”的武器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他认为,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只要你去威胁他们的生命,那么每个人都会放弃原有的底线,而变成恶魔。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小丑的逻辑。他引诱几个戴着小丑面具的匪徒打劫黑帮的银行,并对他们说,杀死你的同伴,这样你分到的钱更多。于是,这些匪徒果真在抢劫过程中相互屠杀,那些稍有犹豫的人,立即会被同伙干掉,而小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最果断的,所以他是唯一生存的。

对此,这个黑帮银行的头目说:“这座城市的匪徒向来有信念。”他是说,他们是有底线的,这就是“盗亦有道”的意思了,但小丑证明,他只需要“轻轻推一下”,就可以破掉黑帮们的底线。

在小丑带领下,他的爪牙们打劫了多个黑帮银行,抢劫了6800万美元,但他竟然堂而皇之地闯进了黑帮老大们的聚会所。因为他明白,只要他“轻轻推一下”,这些黑帮老大们就会团结在他周围。

果不其然,当他说,他可以杀死蝙蝠侠时,大多数黑帮老大都被打动了。这既是诱惑,也是利用了恐惧的力量。这个时候,黑帮老大们被蝙蝠侠、哈维·邓特和戈登等光明力量逼到了绝路上,所以当他抛出这个诱饵后,高谭市黑社会很快整个投靠了他。

整个影片中,小丑经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给出选择题,令我印象深刻的选择题有三个,第一个是他抛给黑社会的。一个黑帮头子讨厌他而发出追杀令,结果被他所杀,而他扔给了活着的两个黑社会爪牙各自一截棍子,说你们只有一个可以活命,你们相互厮杀吧。“盗亦有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是不得内讧,但这个底线,小丑轻易就令他们突破了。

黑社会的“盗亦有道”毕竟是不大可靠的,被突破似乎不算什么。那么,那些最光明的正人君子呢?他们的底线能突破吗?接下来的故事显示,这并不是非常难。

获得了黑帮的支持后,小丑向哈维·邓特、高谭市警察局长和即将审判黑帮老大们的女法官三人同时发出了死亡威胁,并几乎在同时炸死了女法官和毒死了警察局长。警察局长是在和戈登对话时喝了一杯毒酒被毒死的,当时戈登说,你的周围已有内鬼,你要小心。但此时警察局长毒酒已落肚。

显然是内鬼给了警察局长毒酒,但内鬼为什么会听从小丑指挥?影片没给出直接回答,但不难推测的是,小丑向这些警察本人及其亲人发出了死亡威胁,这是小丑一直在使用的手段。

要杀死哈维·邓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哈维·邓特的未婚妻瑞秋是蝙蝠侠的前女友,蝙蝠侠是哈维·邓特的偶像,而哈维·邓特则是蝙蝠侠心目中的救星。

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爱上,这通常意味着,这两个男人要么很像,要么截然不同。这两点综合起来还有更复杂的情形,即他们要么看上去很像但其实完全不同,或看上去不像但其实本质一样。

蝙蝠侠和哈维·邓特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蝙蝠侠的真名叫布卢斯·韦恩,是韦恩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全世界最富有的男人。他第一次和哈维·邓特相遇是在他的一个餐厅。高谭市检察官想和自己的同事未婚妻瑞秋约会,托了人才在这个餐厅定了一个位子,而恰好遇见了胳膊上挽着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的布卢斯·韦恩。不知道布卢斯·韦恩就是蝙蝠侠的哈维·邓特谈起了蝙蝠侠,言辞中充满着崇拜,他认为蝙蝠侠是英雄,而这个混乱的城市需要蝙蝠侠的看护,并担心蝙蝠侠的压力太大,“或是作为英雄战死,或是苟活道目睹自己被逼成坏人。”

哈维·邓特是布卢斯·韦恩的情敌,但韦恩还是被哈维·邓特打动了,他想用他的财富帮助这位“光明骑士”,让高谭市民彻底“相信哈维·邓特(这是哈维·邓特的竞选口号)”,他也渴望哈维·邓特愿望实现,将“看护高谭市”的责任交给他。

当然,这种无私藏着极大的自私。因为,布卢斯·韦恩仍然爱着瑞秋,而瑞秋不希望嫁给“蝙蝠侠”,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她希望和布卢斯·韦恩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所以此前对·布卢斯韦恩说过,如果你不再做蝙蝠侠,我就嫁给我。

所以,“暗夜骑士”是想将看护高谭市的重担交给“光明骑士”,那样他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过幸福生活了。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常做这样的事情:爱上一个英雄,但对英雄说,你要变成平凡人我才嫁你。然而,这是真的吗?

因为有蝙蝠侠保护,哈维·邓特一直是安全的,但别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高谭市市长都险些丧命于小丑的阴谋下,其他血腥的杀戮则不断刺激高谭人脆弱的灵魂。

最终,蝙蝠侠决定屈从小丑的要求。小丑说,只要蝙蝠侠自首(高谭市警方一直在追捕这位“暴力义警”),他就停止杀戮。这其实是在离间蝙蝠侠和高谭市民的关系。

大众比较容易被离间,他们纷纷呼吁蝙蝠侠现身。哈维·邓特质问民众:“你们真地要牺牲这位一直保护你们的英雄吗?”他们纷纷回答说,是的。

这时,哈维·邓特说,他就是蝙蝠侠。

也就在这一刻,瑞秋第一次真心痛恨起布卢斯·韦恩来,她斥责他让检察长背黑锅,并决定嫁给哈维·邓特。然而,她到底想嫁给谁呢?

显然,她是决定嫁给那个最英雄的人,那个最正确的人。那么,她是真的想让蝙蝠侠变成平凡人吗?

被捕的哈维·邓特要被送进监狱,小丑则在路上设计杀死他。自然,“暗夜骑士”会来保护“光明骑士”。经过一番激烈的大战后,小丑最后剩下了孤家寡人,而蝙蝠侠则开着高科技摩托车向他撞去。

但小丑并不躲闪,而是狞笑着自语:“撞我啊!撞我啊!”

一开始,对这一情节我有不解,但随即明白,他是想用自我牺牲来引诱蝙蝠侠突破自己“不杀人”的底线,以此来证明,他才是唯一正确的。

“只有我才是正确的”,这种感觉的诱惑力真是强大,为了“捍卫”这种感觉,小丑不惜一死。

蝙蝠侠也明白了这一点,在千钧一发时刻,他躲闪,并被摔晕,但小丑还是诈死的戈登被捕了。

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他知道,戈登没死,而且戈登一定会把他送进戈登自己的特别牢房,那里还关着一个掌握着黑帮所有财富的特殊人物。围绕着这一点,他还设计了许多圈套。

但蝙蝠侠和警方不知道这一圈套,他们以为逮捕小丑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幻觉,小丑的人抓走了哈维·邓特和瑞秋。而在监狱里,小丑给蝙蝠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选择题:一个地方关着哈维·邓特,另一个地方关着瑞秋,时间有限,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蝙蝠侠选择了救瑞秋,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小丑故意说错了地点,他说关瑞秋的地点其实关的是哈维·邓特。所以,蝙蝠侠救出的是哈维·邓特,而瑞秋葬身于火海中。

对此,布卢斯·韦恩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确的决定”,终于知道了“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这一次也仿佛验证了小丑的逻辑“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这不只是蝙蝠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变坏的原因。小丑的人没拉一个警察下水,都是通过胁迫警察亲人的生命而实现的。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绑架,是因为戈登属下的一个女警察受到了这种威胁,而哈维·邓特被绑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够肆无忌惮地制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长、枪击市长、炸掉高谭综合医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为他利用这一威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好人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将这一招数发挥到极致。他威胁整个城市的人,要么“成为我的人”,要么离开这个城市。最后一批逃离这个城市的人乘坐了两条船,一条船上是好人,一条船上是那些黑社会老大及其属下。

等这两条船开到河中时,突然停下了,并传来了小丑的威胁:每条船上都装有大量炸药,还有一个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条船,只有一条船上的人可以生还,条件是12点前必须引爆另一条船。

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选择题,而且选择范围是民众。民众曾经选择抛弃蝙蝠侠,他们还会选择抛弃别人吗?

结果,小丑失败了。载有普通人的船,通过投票决定不引爆起爆器,而载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个黑社会老大扔到了河里。

基督教传说中,魔鬼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逻辑,他对金钱丝毫不感兴趣,他曾将堆积如山的钱付之一炬,说“这个城市配得上一个有品味的罪犯”。他还对蝙蝠侠说:“你应该知道,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不是那种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那种人。”

小丑感兴趣的是,将他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强加给周围的世界。对这一点,布卢斯·韦恩的管家阿尔弗雷德一开始就发现了,他给蝙蝠侠举例说,曾经有匪徒劫走了他们的宝石,但他们却将这些宝石随处丢弃,他们其实对宝石并不感兴趣,他们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意思。他们不会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不会讲道理,也不会接受谈判,有些人就是想看着这个世界燃烧。”

在我看来,这也是所有最邪恶罪犯的共同欲望,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们想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欲望而战栗,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们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点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要的其实都是影响力,而不是正义、公平、普世道理或“绝对正确的事”。

哈维·邓特就是这样的例子。影片的高潮是第三个选择,在这个选择上,小丑输了,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为认为他在“高谭灵魂之战”上赢了。

小丑的意思是,他用他的逻辑击败了哈维·邓特,最终让这位“光明骑士”服膺了他的逻辑。

这是真的。瑞秋丧生后,哈维·邓特绝望了。尽管蝙蝠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边脸被汽油烧烂了,皮肤脱落,肌肉和牙齿裸露,无比疼痛,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去痛治疗。

这可以理解,因为,比起失去爱人的心痛来,这种肉体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心痛上转到肉体的痛上来。

双重的痛让哈维·邓特放弃了“对公正的狂热追求”,转而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他追踪并拷问所有牵涉到瑞秋之死的人,并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对方的生死。

“光明骑士”变成“双面骑士”,这看起来令人心痛,但这并非偶然。影片显示,他很早就有一个绰号“双面人”,而他一直喜欢抛硬币,他表现出的“对公正的狂热追求”不过是一面而已,而他的另一面早就存在,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

可以说,哈维·邓特并不是在追求“光明”,而是他发现,他可以通过追求光明来追求影响力,他通过“对公正的狂热追求”成为高谭市民的偶像,他也通过替蝙蝠侠背黑锅而终于获得了瑞秋的爱。这是极大的好处。
然而,瑞秋死了,他的生存逻辑也随之一下子被颠覆了。

从这一点看来,他与蝙蝠侠只是“形似而神离”,通俗说来,就是他看上去与蝙蝠侠很像,但本质上有根本差异。

这一差异是,蝙蝠侠对影响力没有兴趣,他追求的是正义。影片最后,他甘愿替哈维·邓特背黑锅,将这位“光明骑士”的杀业承担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们以为他已破了杀戒。但他愿意承担这一切,而让高谭人去迎接光明,这不是一个表现出来的英雄,而是一个真实的英雄。

重要的不是形式,重要的是灵魂,这是小丑和蝙蝠侠的共同之处。

并且,尽管小丑似乎没有任何底线,并说自己是“混乱的代理人”,说他憎恨秩序,但他想营造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

他想让世界恐惧,这不过是他的“内在的暴虐的父亲”折磨他的“内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他曾服膺于父亲的逻辑,认同了那个“内在的暴虐的父亲”,而他也希望整个世界和曾经的他一样,屈从于这种暴力之下。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小男孩又惧怕这一点的实现,因为这意味着他的所有世界都将陷入黑暗,将不再有任何光亮。所以,当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时,他却向这个人发出了追杀令。

甚至,我想,即便蝙蝠侠真的没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时,他会放弃。或者,他会杀掉这个蝙蝠侠,然后再去找一个蝙蝠侠去杀。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蝙蝠侠的话,他会舍不得杀的。这不只是为了不断斗下去而活在“一个不那么无聊的世界”,也是他内心深处那个小男孩的一点微弱而坚定的呼声。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2)

Why So Serious?

借助一位来访者的故事,更深地理解了小丑的这句话:Why so serious?(干吗这么严肃?)
这位来访者,貌似是一个非常一本正经的人,但在咨询中,当谈到人类美好或脆弱的感情时,他会忍不住地大笑。他的笑,都会感染我。以致于,有一段时间,只要咨询一开始,我们相看一眼,就都会大笑。

最初,对他大笑的理解是:我根本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美好的情感,这个世界只有利益与丑恶!譬如你,你这个所谓的心理医生,会扮演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赢得我的情感,但你不就是一个赚钱的骗子吗?!

若这是他感受的全部,这个咨询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了。所幸,这只是他的一个感受。整体上,我们之间的感情特别好,信任度很深。

后来,一次谈到他的罪与恶,才完整地理解了小丑的这句话。

他的罪与恶,就是非常老套的,弗洛伊德说过的俄狄浦斯情结:性欲指向了妈妈,同时想杀死爸爸。

这份罪与恶折磨着他,所以他知道,自己平时一副正义凛然的好人形象,其实是装的,他内心中藏着这份人世间最可怕的罪恶!

事实上,他的确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那份罪恶感,同时也存在。但在他的感觉里,若有这份罪恶感,就没有任何资格说自己是个好人。所以,当看到自己是好人时,他会嘲讽自己。

干吗这么严肃?!笑一笑!这是他笑的最表面含义。

完整含义是:别装了,看你这副一本正经的嘴脸,你装得如此好人,如此正义凛然,或是一个被邪恶伤害的受害者,但是,你TMD那份罪恶,你看到了吗?你这种一本正经的样子,他TMD可笑了!

小丑的嘴被父亲撕裂,这是他的说法。有可能,这是真的,但也有可能——咨询中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父亲要杀了他这种事,是他想象出来的,而真相是,他想杀了父亲。

当然,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小丑的父亲是恶魔。但不管父亲如何,一个男孩对父亲动杀机,这却是一种必然。弗洛伊德如是说。老弗爷的书不好看懂,但可以看看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讲的非常清楚。

所以,每个男孩,每个女孩,都有恶魔的一面。

因而,小丑才能如此轻易地,轻轻一推,就将那些好人变成恶魔。那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爱护与担忧所致,也是因心中早就有的恶魔。

特别是布鲁斯·维恩,诺兰三部曲的第一部,微妙但细致地刻画出,真正折磨维恩的,不是蝙蝠,不是父亲被杀死,而是,他和所有男孩一样,也想过杀死父亲。所以,每次处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态时,他脑海中从未出现过杀死父亲的那个流浪汉的身影,出现的只是蝙蝠。蝙蝠,就是他自己心中的恶魔。

必须懂了这一点,才谈得上懂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不过,也必须得说,并非是,因此,蝙蝠侠就和小丑是一回事了。那当然不是,谁都在挣扎中,但蝙蝠侠走上了成为英雄之路,认同好父亲,超越好父亲,成为英雄。

相反,小丑、忍者大师、忍者大师的弟子和女儿,他们也被弑父情结所折磨,他们认同坏父亲,同时将这份坏视为全部。但小丑格调要高一些,小丑也知道自己不是东西。忍者大师、其弟子和女儿,则是偏执狂,认为整个世界都不可救药了,但自己却是好的,甚至是拯救者。

弗洛伊德说,每个男孩心中都有恋母弑父情结——唯一前提是有父母与孩子这种家庭结构的经典存在。约瑟夫·坎贝尔则说,每个男孩都要走上这样一条路:与男性权威作战,战胜他们,成为英雄,又与他们和解,而最终看破好与坏的对立,融合好与坏,成为形而上的精神上的英雄。

诺兰三部曲比其他蝙蝠侠系列电影的优胜之处是,微妙的刻画了蝙蝠侠心中的罪恶,因而,蝙蝠侠成了一个完整的英雄。

只有好没有坏、只有善没有恶的蝙蝠侠,那是给儿童看的漫画。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